“血肌酐已经600多了,现在吃什么药?”
“没吃药,两个星期之前因为脑梗才发现了有这个肾病……”
姚鹏飞医生在接诊患者时例行问的一句话,却凸显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信息量。
年仅32岁的孙先生来我院就诊时,检查发现血肌酐高达672.9umol/L,结合其他指标及身体情况,判断其已经处于慢性肾病的第四期,也就是肾功能衰竭期。令人惊讶的是,在此之前他一直没有发现,也没有进行任何干预治疗。发现肾衰竭,竟然也是因为两周之前他突发了脑梗。
一、没有“突然发生的肾病”,只有“突然被发现的肾病”
肾脏具有惊人的代偿能力,当50%以上的肾单位受损时,患者仍可能毫无症状。孙先生的血肌酐虽然已飙升至正常值6倍以上,但日常仅表现为轻微乏力,这正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特征:
隐匿进展:肾单位逐步纤维化,残余肾单位超负荷工作;
代偿伪装:通过浓缩尿液、调节电解质维持表面平衡;
毒素累积:肌酐、尿素氮等代谢废物悄然损伤全身器官。
虽然身体没有出现严重不适症状,但肾脏的损害却在持续。
二、肾病的持续进展导致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剧增
在孙先生这个阶段,肾脏的排毒能力严重下降,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。此前意外发生脑梗,跟肾功能的衰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1、肾功能下降导致的血液凝固和凝血机制异常
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下降会影响身体的正常排泄功能,导致体内蛋白质代谢异常,进而影响血液的凝固状态。这种状态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凝固性,从而更容易形成血栓。
2、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
慢性肾病常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,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的硬化和狭窄,进一步影响脑部血管的健康,增加脑梗的风险。
3、血液成分的改变
慢性肾病可能导致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被打破,这些变化也可能影响血液的成分和流动性,促进血栓形成。
三、“循经护肾治疗仪”对肾衰竭的治疗发挥积极作用
结合孙先生的实际情况,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,对肾衰竭患者“脾肾亏虚”的情况,加以根本性的调整,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和平衡。在减少毒素摄入的同时,要尽快把体内的毒素排出,以减轻毒素对各脏腑器官的伤害。
运用国家发明专利“循经护肾治疗仪”配合药物刺激打通经络,让体内的毒素通过经络运行从呼吸道、皮肤、肠道排出体外,最大限度减轻肾脏负担,保护残存肾单位,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。治疗中肾病患者出汗、排气、排便量增加,就是排毒的具体表现。
出院前孙先生病情得到明显改善,不适症状减轻,关键指标好转,为病情持续向好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,后续的巩固治疗仍然不可松懈。
慢性肾病与脑梗的关联,本质上是 全身血管病变的集中体现。从肾功能下降到脑梗发生,往往经历 “毒素蓄积→内皮损伤→动脉硬化→血栓形成”的潜伏期。肾脏的沉默特质,使得每年定期体检成为唯一可靠的“健康雷达”。当身体发出第一个微弱信号时,就是干预的黄金窗口,因为每一次肾脏的无声呼救,都值得我们全力倾听。